10月24日,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带领重症医学科副教授杨浩、主管技师杨义益紧急奔赴内蒙古自治区为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医疗救治工作。这是自2020年以来,康焰第8次出征,前往抗疫一线。《面对面》记者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康焰进行专访。
八次出征参与抗疫“不是‘逆行’ 是职业驱使”
康焰是我国重症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2020年初,作为四川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他曾带领130名队员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个重症病区,从那时开始,他始终奔走在抗疫一线。媒体梳理的康焰抗疫时间表显示,一年之内,他超过170天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从湖北武汉,到黑龙江绥芬河、新疆乌鲁木齐、山东青岛、新疆喀什、河北石家庄、江苏扬州,再到此番的内蒙古,近两年来的疫情热点,他几乎都没有“错过”。
康焰:老百姓、网络媒体都说我们医生是“最美逆行者”,很多单位也让我们去给他们讲讲这些故事,我会给他们做一个比喻,我说前面一个建筑燃烧起来了,我们大家都是往外逃,但是消防队员一定是背着救火的东西往里面走,这叫“逆行”,因为消防员必须去,火场就是他们的战场。同样,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或者重症医务人员,前面有大量的病人特别是重症病人的时候,你不去谁去呢?所以我说我们不叫“逆行”,我们只是职业的驱使或者职业的要求,我们应该到这样的地方去从事我们的工作。
指导内蒙古四院三天内完成改扩建 “新冠患者救治宁可备而不用,绝不能用而无备”
本轮疫情中,位于内蒙古最西端的旅游城市额济纳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额济纳旗人民医院在收治床位、医疗设备、医护力量、物资储备方面都十分有限,而且几乎不具备开展重症抢救的条件。为确保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救治,一场疫情下的千里大转运势在必行。康焰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自治区第四医院的病区扩建和改建工作。
康焰:这家医院也是传染病医院,也是内蒙古输入型新冠救治的定点医院,最多的时候大概收三十到四十个新冠肺炎患者。面对这种短时间大规模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医院还是需要重新去做一些优化的。
记者:您提出建议之后,您自己心里的期限,什么时候这个医院必须得完成扩容?
康焰:一般我们能够忍耐的时间大概不超过三天。必须在病人来之前把空间和设备、人员准备好。确实,我们提建议和要求比较容易,当地医院执行起来有难度,受疫情的影响,去找改建的工人和材料都比平时要困难,而且还要给施工人员做院感防控。
记者:后来内蒙古四院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容了多少?
康焰:原来就算50个人,后来大概扩了四倍以上。
记者:是不是已经达到峰值了,如果再多的患者来医院能承受吗?
康焰:没有,到11月3日应该还有43张空床,后面还有一个600张床位的空间把它做成了康复病区,患者还需要在院做两周健康管理。除此之外,还剩下至少四百张床,如果需要用,能够紧急变成收治病人的床位。对于新冠患者的救治,宁可备而不用,绝不能用而无备。
额济纳新冠肺炎患者转运 危重病人需要医护人员每小时观察一次
在国铁集团的支持下,当地政府开通了火车专列,分批次将额济纳旗的患者转运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进行集中救治。
康焰:铁路局派的专列是老式的绿皮车,因为需要有不同的车厢来进行病人的安置,医务人员安置,还有隔离区等等。跑一趟大概需要14个小时,往返加起来就是二十几个小时。额济纳的病人基本上发病时间都接近一个星期了,正好是这个疾病发展的高峰,特别对一些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在第二车发出的时候,当地给我们的信息,有两个很危重的病人,我带过来的华西副教授和呼吸治疗师,他们从呼和浩特这边跟车过去接了。
需要跟车监护的两名患者中,有一名82岁的老年重症患者,她同时患有冠心病、肺气肿等多种基础疾病。
康焰:当地一度觉得这个病人风险太大,说不转了吧?但我们觉得以额济纳旗那样一个条件,这个病人在那基本上就没什么希望了。转运当中有风险,留在那没希望,那你转还是不转?这个病人如果在转运途中发生风险,可能各方都很难接受。我们的大夫评估以后觉得,以列车上的基本条件还是有希望的,所以这一路上他们基本上一个小时就去看一次,一直到把她安全地转送到医院。
转运专列为何特意选在深夜抵达?
截至11月1日,额济纳旗分四批次转运了147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是一对1岁4个月的双胞胎。转运过程中,从出发到入院,全程闭环管理,专列上配备了充足的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点对点与接收医院配合衔接。
康焰:火车从额济纳旗到呼和浩特最晚的一次是凌晨两点半,后面两次都是11点半。他们说我们把到达的时间放在晚上,一是因为我们额济纳的病人上车时候是白天,二是送到呼和浩特是夜里,这对市区其他老百姓的生活是最小的干扰,我们也觉得挺好的。我们既要开展新冠救治,同时也应该把对市民生活的干扰降到最小。
重症患者比例一度达到10% 建立机制将重症救治前移
对于已收治入院的患者,专家组按照临床类型完成了分级,对收治的重症病人展开全方位的24小时监测和救治。因本轮疫情涉及老年旅游团的感染,所以确诊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相对较高,这些患者多伴随基础性疾病,给救治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康焰所在的医院,重症患者比例一度达到10%。
专家组与当地医务人员建立了联合查房机制,每天要对患者评估4—6次。针对老年患者比较多的特点,医护人员加大对具有重症倾向风险、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的监测,做到及早干预,防止轻症转重症,防止重症加重成危重症。
康焰:重症救治前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医务人员都有这种意识。这次在内蒙古碰到的一件事我觉得挺好,一个普通病区的主任给我们交班,因为我们早上都要让他把病人过一遍,把你的危重病人说了,普通的病人放那,他就说普通型病人我们又做了新的分型叫普+,就是普通病人当中比较重的病人,把他们集中起来。他在会议上重点给我们汇报了普+的病人有风险的病人。那天我们听了挺开心,特别表扬了这个主任,我说现在你虽然不是重症大夫,但你已经有了重症的思维和思路,病人放在你手里,我们就放心。
10月31日下午,内蒙古本轮疫情8名本土新冠肺炎患者走出病区,进入康复阶段。这8名患者是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在自治区定点医院集中收治的首批达到出院标准的新冠肺炎患者。此后,每天都有5到10名患者陆续出院,截至11月6日,已出院67例,危重型患者已全部清零。
11月7日,在圆满完成内蒙古抗疫任务后,康焰和杨浩、杨义益三位医生返回成都。
制片人丨张士峰 刘斌
记者丨董倩
策划丨孟克
编导丨丁芳
责编丨王枫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杨帆 刘洪波 【编辑:姜雨薇】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西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