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纸业观察  >  正文

莫让线上“助考”成了一门“好生意”

来源:    时间:2021-11-09 14:35:19

  莫让线上“助考”成了一门“好生意”

  据报道,由于疫情影响,不少大厂、企事业单位的秋招笔试被挪到了线上,但监考人员的不在场也让作弊考生有了可乘之机。据介绍,在线上“助考”中,助考老师与考生同步答题,然后将答案分享给考生群的乱象突出;还有的用专人通过远程共享屏幕直接帮助作答。虽然线上考试一般都会监控后台是否有屏幕共享软件在运行。但有商家就保证,后台监控权限可以破解,对双机位监考也有规避方法。

  美其名曰“助考”,其实就是帮助求职者作弊。对此,相关平台应切实履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的审查、管理责任,不给线上“助考”这类虚假信息以可乘之机。而这种线上“助考”也暴露出企业招聘考试作弊成本低的老问题。

  一直以来,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作弊有着严厉的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比之下,企业招聘考试作弊,违规成本和惩戒力度就小得多。除了涉事企业依据内部规定,对其永不录用外,对求职者并没什么其他影响。当事人只需换企业就能将先前的作弊行为翻篇。在这种情况下,难免让一些求职者滋生侥幸心理,视诚信如儿戏。

  线上“助考”乱象,不仅扰乱了企业正常招聘秩序,妨碍公平竞争,也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以作弊手段在招聘考试中蒙混过关,无疑也是一种严重失信行为,不利于诚信社会建设。因此,遏制此类乱象并非企业私事。

  国务院曾发文指出,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为此,针对线上“助考”乱象,除对发布此类信息的相关平台加大监管处置以外,有关方面也应积极搭建企事业单位考试信用体系,将作弊者和以“助考”为名协助作弊者,纳入“黑名单”管理,面向用人单位公开共享,真正实现联合惩戒,让求职者不敢轻越雷池,彻底斩断“助考”利益链。

  □张涛(职员)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 【编辑:王禹】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西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